本课题于2007年由江西省交通运输厅立项。
应用领域:土木工程建筑/桥梁工程。
技术原理:利用“863”计划高新材料连续玄武岩纤维的优异力学特性,依靠实验研究,对比加固梁与未加固梁在荷载作用下的受力阶段、梁体刚度、裂缝形态、应变情况与破坏特征,将钢筋砼T型梁的抗弯承载力及刚度计算公式延伸至结构加固领域,并对公式的可靠性进行了验证。
性能指标:
1、课题组委托江西省交通科学运输技术创新中心进行了必要的材料和试验梁试验,并出版了专题试验报告。经过数据分析与归纳总结,掌握了未加固梁和加固梁的受力状态,为理论分析提供了依据。
2、课题组通过研究加固梁与未加固梁在荷载作用下的受力阶段、梁体刚度、裂缝形态、应变情况与破坏特征,已推导出了六种连续玄武岩纤维加固钢筋砼T型梁的正截面抗弯计算公式,提炼了工程实用计算公式和刚度简化计算公式,并编制了玄武岩纤维加固梁的设计步骤,较好的完成了合同目标要求。
3、课题组参考FRP纤维复合材料加固的常规程序,对玄武岩纤维粘贴工艺方法进行了总结,并拟定了玄武岩纤维加固的施工流程,鉴于玄武岩纤维材料是一种新型材料,国防科工委对其验收的时间比较晚,市场尚未研发出玄武岩纤维布的配套用结构加固专用胶,施工相关技术还需进一步总结提高。
4、课题组以九江游水潭大桥为背景,基于其主梁承载力不足的现状展开研究。江西省交通工程质量检测中心于2008年对游水潭大桥进行了全面的现场结构检查与专项检测,并通过对结构检查的数据进行了综合分析,出具了检查报告。
与国内外同类技术比较:
从江西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查新检索中心科技查新报告得出,“国内未检索到与本项目创新点相同的研究报道,本项目有其新颖性”的结论。
从交通部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科技查新报告得出,“国内未见与本委托项目相同的连续玄武岩纤维布的力学特性及与桥梁结构的共同作用机理研究的文献报道;除本委托项目研究成果外,未见与本委托项目相同的粘贴玄武岩纤维加固后结构的分析计算方法的文献报道;未见本委托项目相同的关于玄武岩纤维片材加固钢筋砼桥梁的工程施工技术与流程的文献报道”的结论。
成果的创造性、先进性:
1、针对当前结构加固领域,CFRP材料价格居高不下的现状,选择了“863计划”高新材料-连续玄武岩纤维用于桥梁结构加固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2、课题以横断面五片T型简支梁桥为研究背景,设计了缩尺模型和试验,通过对未加固梁与加固梁的梁体刚度、裂缝形态、应变情况的分析,阐明了玄武岩纤维材料与桥梁结构的共同作用机理;
3、提出了连续玄武岩纤维加固梁的六种抗弯破坏模式,总结了工程实用的连续玄武岩纤维加固结构的计算公式和设计步骤;提出了加固梁的简化刚度计算公式,并对理论公式的计算值与试验数据进行了对比,具有较好的精度,验证了公式的可靠性。
作用意义(直接经济效益和社会意义):
根据交通运输部的全国公路桥梁普查资料,我国的公路桥梁的现状可以分两个方面看。
其一,建设成就斐然,但随着已建成公路客货运输量不断增长,以及运输车辆轴载的不断加大,许多旧有的公路桥梁已严重不适应交通大发展的需要。
其二,前期的大量集中建设带来一个弊病就是临近使用年限的集中维修。我国统一路况调查资料还表明,许多七十年代以前的干线公路桥梁长时间处于超负荷状态,致使部分技术状况较差的桥梁不堪重负,处于濒临坍塌的境况,成为“危桥”,已严重影响道路畅通。
由于资金筹措、保障公路通畅等多方面原因,除了进行一定数量的新桥建设外,如何充分利用现有桥梁,对其进行技术改造,使之能适应现阶段运营状况,是摆在当前交通人面前的一个难题。
本课题研究表明:
玄武岩纤维有着优越的力学特性和耐久耐温性能,对梁结构进行外部加固补强时主要产生两种作用:一是提高梁的抗弯强度;二是对受压区混凝土提供侧向约束。其加固效果可表现为控制裂缝宽度和提高裂缝分散能力,增强梁的刚度、抗弯性能、抗剪性能、抗疲劳强度、提高耐久性能力等。
因此,连续玄武岩纤维在桥梁加固补强方面应用前景光明,其加固技术便于施工,可明显缩短工期,有利于保证高速公路的畅通。连续玄武岩纤维加固费用一般约为新建桥梁费用的10﹪~20﹪,与碳纤维比较可节省20﹪以上,应用于公路桥梁维修,是较好较经济的桥梁维修加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