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科技政策 >
政策详情
作者: 网络 发布于: 2020-05-27 点击量: 15532

2020年全国两会召开期间,正值国内机器人应用发展迅猛。与会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提案近期纷纷出台,全国两会常用词汇也因此冲上热搜,其中与机器人相关的提案精彩纷呈。那么,在此非常时期,机器人领域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会有哪些独到的见解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农工党中央:以保险购买服务探索应用,集中发展服务机器人产业

 

农工党中央今年两会提交了关于大力发展服务机器人产业的提案。农工党中央认为,将服务机器人产业作为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战略选择,具备充足的条件。从实际应用来看,扫地机器人、送餐机器人、手术机器人等服务机器人已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应用。

 

农工党中央在提案中建议:加强规划引领,打造最佳生态;突破重点领域,打造最强应用,通过宣传引导和政策扶持,鼓励服务机器人进社区、进家庭,在居家养老、家庭医生等基本公共服务领域,通过保险购买服务的方式率先开展探索应用。

 

聂鹏举:大力扶持工业机器人核心零部件产业

 

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科力尔电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聂鹏举也为今年的两会递交了提案。其中提到,我国政府需要对工业机器人核心零部件产业加大扶持力度。

 

他表示,三大核心零部件的核心人才与关键技术是制约中国工业机器人发展的最大瓶颈,同时这三大核心零部件投入高、周期长、见效慢,门槛比较高,一般企业无法做大做强,想要提升国产机器人研发与制造水平,首先必须提升三大核心零部件的技术与质量水平。

 

张近东:推动发展无人化配送

 

全国人大代表、苏宁控股集团董事长张近东此次携带相关物流产业发展建议参会,呼吁尽快完善针对城市物流业稳健发展的引导与规范化政策措施,加快推动城市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工程建设,从城市物流的仓储、配送等多个环节解决通行难、成本高问题。

 

他建议,结合“最后100米”公共环境和配送路径,给予无人车配送局部公共道路通行路权,并尽快制定无人车配送保险和车辆检验的政策和法规,加快推动“最后100米”无人配送常态化运营,实现无接触交付验收。通过“快递员配送+机器人进小区送货”的合作模式,打通小区配送最后100米,全程实现无接触配送,保障用户安全健康以及到家服务体验。

 

杨国强:完善建筑机器人政策标准体系

 

作为房地产业的代表之一,全国政协委员、碧桂园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杨国强连续第九年参加全国两会,他今年一共带来了三份提案,农业、脱贫扶贫、机器人依然是其关注的重点。这三大方向目前也是碧桂园在地产业务之外的发力点,农业、机器人目前已经与地产并列为碧桂园的三大产业。杨国强就机器人领域相关问题向两会提出了“关于建立完善建筑机器人政策标准体系、加快建筑业转型升级”的提案。

 

第一,研究制定覆盖建筑机器人研发、制造和应用全流程的政策支持体系。政府对人工智能与建筑业的深度融合进行有效引导,在基础研究课题、产业培育和测试应用等环节提供税收、土地、金融等政策支持,打通产学研用转化环节,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同时在鼓励地方先行先试与推动全国市场准入方面制定统一的制度规范,为建筑机器人的推广创造条件。

 

第二,完善建筑机器人行业标准体系,健全监管机制。杨国强建议,由行业权威机构或龙头企业牵头,联合行业研究团队、专家学者、骨干企业等力量,尽快建立建筑机器人建造的产品技术、施工管理、验收检验等标准体系,加速建筑机器人的市场化应用。同时,健全建筑机器人建造的质量安全监管体系,保证建筑机器人合规高效地在工地使用,不断提升建造质量。

 

第三,引导建筑机器人快速试点试用,协助推广经验证后的产品、技术及设备。鼓励建设一批建筑机器人产业基地和示范项目,为快速试点试用建筑机器人及相关智能化设备提供场景和条件。同时联动行业协会等力量支持和协助将试点验证后的安全稳定、质量可靠的产品和技术在行业内推广使用,推动建筑机器人加速走向市场,实现建筑行业高质量发展。

 

王先进委员:人工智能与工业深度融合是必由之路

 

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王先进提出,推动人工智能与工业深度融合,既是现代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为人工智能带来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他认为可以从以下四大关键点入手:

 

支持自主框架,夯实核心技术能力。在基础技术研发方面,要继续支持旷视、百度、华为等重点企业,进一步提升自主研发人工智能开发框架以及芯片的应用广度和深度,减少对国外的依赖,同时在工业领域推广应用自主研发的深度学习框架和芯片,提高工业生产安全性。还应加快推动国内人工智能行业标准体系建设,探索成立开源基金。

 

推进融合应用,提升实体经济效率。在推进人工智能应用示范方面,重点针对智能产品与装备、智能工厂与产线、智能管理与服务、智能供应链与物流、智能监控与决策等领域梳理需求,定项支持加速解决方案落地,遴选典型案例示范推广。同时,打造深度融合标志性产品、平台和解决方案。在政策扶持方面,鼓励人工智能“应用先导区”和“创新发展试验区”对人工智能创新应用的支持,探索设立地方专项资金支持工业人工智能创新应用。

 

鼓励产业协同,打造产业生态体系。支持人工智能产业联盟和人工智能与工业融合发展相关联盟、工作委员会,积极开展行业和跨行业交流合作,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和跨行业协同创新。同时鼓励产业园区搭建跨行业交流平台,推动工业互联网平台集成商与人工智能技术提供商加强合作,加强工业企业与人工智能企业交流合作,实现工业互联网平台与人工智能应用集成。

 

破除行业壁垒,打造融合发展环境。要优化数据治理规则,推动行业间数据流通,建立可执行度高的数据监管条例,为人工智能应用研发和应用提供充分的数据资源和环境支持。构建智能化信息基础设施,加快建设下一代互联网、5G通信网、工业互联网、超算中心等信息基础设施,形成适应智能经济、智能社会需要的基础设施体系,降低行业融合成本。推进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优先针对智能工业机器人、工业物联网发展和应用需求,推动相关接口标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