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科技政策 >
政策详情
作者: 佛山日报、佛山新闻网 发布于: 2021-01-21 点击量: 17699

佛山市市长朱伟表示,目前,佛山已经初步形成了涵盖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产业技术、测试认证、成果转化、技术咨询、成果交易、人才引进、培训培养等创新平台载体框架体系。他要求,各平台间要形成合力,在功能定位、研发领域、资源配置、人才培养和项目孵化等方面加强互补和共享,也可通过搭建产业联盟、平台联盟等方式,共克共性关键技术,争创新优势。

1月20日,佛山召开推进大院大所合作共建平台发展座谈会。2000年以来,佛山坚持走产学研合作之路,不断加大大院大所的引进力度,建设了一批创新平台载体,至今累计达100家,有效推动了政策链、创新链、人才链和产业链的搭建,为佛山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助推产业升级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和支撑。

与大院大所合作共建百家创新平台

目前,佛山累计已与78家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含中央企业和上市公司)组建各类平台100家,其中2018~2020年三年间合计新增数量占全市总数的35%,在建设方面佛山市级财政累计投入达到42.5亿元。

从平台共建主体来看,市直部门牵头建设的平台共有53家、禅城区牵头建设的5家、南海区牵头建设的20家、顺德区牵头建设的16家、三水区牵头建设的3家、高明区牵头建设的3家。

大院大所,包括国际著名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国家重点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知名跨国公司实验室和国内行业龙头企业科研院所、知名科学家及其科研团队。

佛山市科学技术局局长周佩珊表示,目前,佛山引进大院大所合作共建平台累计引进培养各类研发和管理人员近1万人,累计获得国家、省和市各级科技计划项目超800项,发明专利申请或授权超1800个,累计与企业合作或自主建设平台超110个,孵化培育科技型企业450家。

近年来,佛山市与大院大所合作共建创新平台的机制体制不断完善。特别是2016年以来,佛山市级财政统筹累计投入68.1亿元,在智能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领域布局建设了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广东(佛山)研究院、佛山(华南)新材料研究院等57家创新平台,并启动了省实验室建设,系统加强创新源头建设,冲击国家实验室和国家重点实验室。

灵活多样运作模式加快科研成果产出

佛山通过灵活多样的形式推动大院大所合作共建各类创新平台,并在运营中不断调整创新载体运作模式,有效加快科研成果产出,目前主要有驻点联络服务模式、培养引进人才模式、“异地孵化”运营模式、产业引进培育模式、全链条研究模式等五种运营模式

为解决佛山产业转型升级中遇到的关键核心技术难题,力争在前沿性、基础性技术研究上取得突破,佛山近年来高度重视全链条研究模式平台建设,目前市区两级财政累计投入扶持资金约36.9亿元。

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虽然全链条研究平台短期内创造的经济效益不明显,却能为佛山聚集大批高端人才,大幅提升承接国家、省重大科研任务的能力,并通过引进国内外顶尖研究团队,引领企业和行业攻克关键核心技术难题,推动我市产业新一轮飞跃。

例如季华实验室引进我市首位全职院士,截至目前累计引进19支高水平科研团队,科研人员规模接近900人。实验室已申请发明专利341件,并于2020年12月初通过知识产权贯标认证。同时孵化9家企业和1只成果转化基金,并与溢达纺织、远航酒业、海天味业、毅丰电器等佛山企业开展深度合作。

佛山智能装备研究院,攻克机器人卡脖子技术,突破国际专利技术壁垒,其机器人五大核心零部件除减速机外实现全部自主研发,核心自主创新占比超80%。该机构正在发挥研发创新源头带动作用,打造高端智能装备协同创新创业生态圈。面向产业应用与发展,已推动华数机器人实现机器人销量超过10000台。

据悉,各大创新平台持续在各个领域为佛山输出创新成果,去年助力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金额18.7亿元,同比增长55.8%,连续三年同比增长率超过50%。

分类施策建考核机制调动平台建设积极性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佛山将进一步加大与大院大所合作共建平台工作,为佛山建设面向全球的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作重要支撑。

目前,佛山由市直部门牵头建设的各类平台超过全市总数半数以上,比重过大。下阶段,佛山市直有关部门、各区将提高平台建设的目标性和导向性,结合佛山培育发展“2+2+4”产业集群发展需要,围绕关键技术破解、重点工艺提升,精准引进大院大所组建创新平台。而各区充分发挥主体建设责任,加大区级财政投入,结合区内产业发展的技术痛点、难点和要点,从弥补技术缺口、支撑产业发展出发,为平台的落地建设和长效发展做好服务。

佛山与大院大所合作共建平台已达百家。佛山将推行分类施策,建立平台年度考核机制,对运营良好、考核成绩排名靠前的重点平台,加大扶持力度,充分调动平台奋勇争先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人才培养和企业培育的产出成效。与此同时,佛山还将优化机制,鼓励平台争取多渠道投入方式。

计划于今年2月投入运营的香港科技大学(佛山)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将打造为具有国际特色的创新创业服务平台。中心运营经理梁婷婷表示,佛山为平台建设提供良好土壤,中心将筹划和组织2021港科大百万奖金国际创业大赛佛山赛区赛事,开展创新创业活动3场,累计引进孵化创新创业团队15个以上,开发创业导师4人以上。

佛山与大院大所合作共建平台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窗口服务型,2000年~2003年)

起步探索,搭建产学研合作渠道。为扭转中小企业缺少渠道,难以有效对接高校开展合作的局面,2000年开始佛山启动产学研合作工作,先后与华南理工大学、武汉理工大学、陕西科技大学等高校签订合作协议,组建了14家市直属研究院和办事处。

第二阶段(专业镇型,2004年~2009年)

市场导向,服务传统产业发展。为服务和引领专业镇产业发展,由区、镇牵头建设了多种形式的专业镇协同创新中心,如南庄镇的华夏建筑陶瓷研究开发中心、狮山镇(罗村)的佛山市南海区联合广东新光源产业创新中心、石湾镇街道的佛山市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陶瓷研发中心等多个创新平台。

第三阶段(产业布局型,2010年~2015年)

提升合作层面,强化产业布局。2009年,佛山市与中国科学院全面开展院市科技合作,先后建设了中国科学院佛山产业技术研究院、佛山市高明区(中国科学院)新材料产业研究院、中科院生物物理所佛山分所等平台; 随后分别与广东工业大学、广东省智能制造研究所等院校合作共建了广工大数控装备协同创新研究院、华南智能机器人创新研究院等多个创新平台。

第四阶段(战略统筹型,2016年~2020年)

顶天立地,应用研究延伸兼顾产业提升发展。佛山市南海区广工大数控装备协同创新研究院等平台率先制定完善的绩效考核制度和激励机制,提高造血能力。随后,市级财政统筹,在智能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领域布局建设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广东(佛山)研究院、佛山(华南)新材料研究院等数十家创新平台,并启动了省实验室建设,系统加强创新源头建设,冲击国家实验室和国家重点实验室。

 

季华实验室等25家南海区创新平台已入驻南海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点击进入“南海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